近日,允英醫(yī)療攜手徐州醫(yī)科大學附屬醫(yī)院,借助于允英自主研發(fā)的高效DNA提取技術DNAplus?和精準液相雜交捕獲技術AllNGS?打造的實體瘤全程管理產品Panel-315,繪制了中國人群胸腺上皮腫瘤的分子特征圖譜,并首次提出NFKBIA基因是胸腺上皮瘤患者不良預后的重要標志及潛在治療藥物靶點。相關研究成果“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reveals critical genes underlying tumorigenesis and poor prognosis”發(fā)表于SCI雜志Clinical Genetics (IF=4.296,DOI: 10.1111/cge.14285)。本文通訊作者為徐醫(yī)附院胸外科譚勝主任,允英醫(yī)療CEO張道允博士及研發(fā)總監(jiān)鞏子英博士擔任共同通訊作者1。
本研究隊列由47名患者構成,總計39例胸腺瘤和8例胸腺癌患者被納入研究。入組患者均提供了經福爾馬林固定的石蠟包埋組織樣本,并使用允英醫(yī)療實體瘤全程管理產品Panel-315進行了腫瘤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及用藥相關的315個基因的全外顯子及部分內含子靶向測序。數據在過濾胚系突變后,共報告了114個基因上的178個突變。最常見的突變類型是錯義突變、移碼突變和無義突變,最常見的突變基因是KMT2C(13%)、SPTA1(11%)、TET2(9%)、KDM6A(9%)和ATM(9%)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研究隊列中所有患者均未表現(xiàn)出微衛(wèi)星高度不穩(wěn)定特征,且存在極高比例的C > T轉變SNV(55%),這可能是胸腺上皮瘤患者的潛在特征之一。
有趣的是,本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胸腺癌患者突變基因數(7.3)明顯高于A/AB亞型(3.4)和B1-3亞型(2.7)的胸腺瘤患者,且不同亞型的高頻突變基因譜存在較大差異。此外,在腫瘤突變負荷(TMB)方面,不僅胸腺癌患者TMB明顯高于胸腺瘤患者,男性患者TMB也顯著高于女性。
為了進一步評估檢出突變的臨床意義,本研究在OncoKB等公共數據庫中進行了對比檢索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了24個基因中的32個驅動突變,其中最常見的是僅在隊列TC亞型中觀察到的NFKBIA和TP53基因的功能缺失突變。同時,本研究發(fā)現(xiàn)胸腺上皮瘤患者中NFKBIA和TP53的表達量相對于癌旁組織明顯升高,且不同亞型間表達量存在異質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TC亞型中NFKBIA的表達量明顯高于其他亞型。
最后,本研究探討了這一分子差異對胸腺上皮瘤患者預后的指導意義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高TMB患者、高NFKBIA表達患者以及TP53突變攜帶者的5年生存率較差,是胸腺上皮瘤患者的不良預后因素。
綜上,本研究解析了不同亞型的胸腺上皮瘤患者基因組特征圖譜,同時基于不同亞型分子特征挖掘了一系列生物標志物并開發(fā)了新型臨床分層管理策略,并可應用于胸腺上皮瘤患者預后評估,為患者提供精準醫(yī)療指導。
參考文獻:
1. Tan S, Chen J, Wang Z, et al.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reveals critical genes underlying tumorigenesis and poor prognosis. Clin Genet. 2022;doi:10.1111/cge.14285
允英醫(yī)療以長三角區(qū)域為中心,輻射全中國,公司致力于打造癌癥精準診療的新型生態(tài)圈,綜合運用基因突變檢測、基因甲基化檢測、基因編輯重組等生物科技的前沿技術,全方位提供從癌癥早期精準篩查、癌癥靶向用藥檢測、癌癥治療藥物研發(fā)一體化的腫瘤精準醫(yī)學解決方案。目前在上海、浙江及青海共設有三家實驗室。
允英醫(yī)療成立至今,順利通過由國家衛(wèi)健委臨檢中心、國家病理質控中心、美國病理學會等機構組織的室間質評。檢驗能力獲得了美國病理學會PT認證、國際ISO13485認證,部分試劑盒通過歐盟CE認證,獲得國家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NMPA)注冊批準。目前允英已累計為近三十萬例腫瘤患者提供精準檢測服務,為國內腫瘤精準醫(yī)療領域開拓者。同時允英秉承“嚴謹、高效”的理念,堅守分子診斷技術創(chuàng)新與應用探索,為腫瘤精準醫(yī)療與伴隨診斷領域的茁壯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